相比硅基功率半導體,碳化硅功率半導體在開關頻率、損耗、散熱、小型化等方面存在優勢,隨著特斯拉大規模量產碳化硅逆變器之后,更多的企業也開始落地碳化硅產品。本文主要介紹碳化硅產品的生產過程和應用方向。
碳化硅的生產過程
和其他功率半導體一樣,碳化硅MOSFET產業鏈包括長晶-襯底-外延-設計-制造-封裝環節。
① 長晶
長晶環節中,和單晶硅使用的提拉法工藝制備不同,碳化硅主要采用物理氣相輸運法(PVT,也稱為改良的Lely法或籽晶升華法),高溫化學氣相沉積法(HTCVD)作為補充。核心步驟大致分為:碳化硅固體原料;加熱后碳化硅固體變成氣體;氣體移動到籽晶表面;氣體在籽晶表面生長為晶體。
工藝的不同導致碳化硅長晶環節相比硅基而言主要有兩大劣勢:
● 生產難度大,良率較低。碳化硅氣相生長的溫度在2300℃以上,壓力350MPa,全程暗箱進行,易混入雜質,良率低于硅基,直徑越大,良率越低。
● 生長速度慢。PVT法生長非常緩慢,速度約為0.3-0.5mm/h,7天才能生長2cm,并且最高也僅能生長3-5cm,晶錠的直徑也多為4英寸、6英寸,而硅基72h即可生長至2-3m的高度,直徑多為6英寸、8英寸新投產能則多為12英寸。因此碳化硅的常稱之為晶錠,硅則成為晶棒。
② 襯底
長晶完成后,就進入襯底生產環節。經過定向切割、研磨(粗研磨、精研磨)、拋光(機械拋光)、超精密拋光(化學機械拋光),得到碳化硅襯底。襯底主要起到物理支撐、導熱和導電的作用。加工的難點在于碳化硅材料硬度高、脆性大、化學性質穩定,因此傳統硅基加工的方式不適用于碳化硅襯底。
切割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碳化硅產品的性能和利用效率(成本),因此要求翹曲度小、厚度均勻、低切損。目前4英寸、6英寸主要采用多線切割設備,將碳化硅晶體切割成厚度不超過1mm的薄片。
英飛凌曾在2018年收購SiltectraGmbH,后者開發了一種成為冷裂的創新工藝。相比傳統的多線切割工藝損失1/4,冷裂工藝只損失1/8的碳化硅材料。未來隨著碳化硅晶圓尺寸的加大,對材料利用率要求的提升,激光切片、冷分離等技術也將逐步得到應用。
③ 外延
由于碳化硅材料不能直接在襯底上制作功率器件,需額外在外延層上制造各種器件。因此襯底制作完成后,經過外延工藝在襯底上生長出特定的單晶薄膜,襯底晶片和外延薄膜合稱外延片。目前主要采用化學氣相沉積法(CVD)工藝制作。
④ 設計
襯底制作完成后,則進入產品設計階段。對于MOSFET而言,設計環節的重點是溝槽的設計,一方面要避免專利侵權(英飛凌、羅姆、意法半導體等均有專利布局),另外則是滿足可制造性和制造成本。
⑤ 晶圓制造
產品設計完成后便進入晶圓制造階段,工藝大體與硅基類似,主要為:
● 圖形化氧化膜,制作一層氧化硅(SiO2)薄膜,涂布光刻膠,經過勻膠、曝光、顯影等步驟形成光刻膠圖形,最后通過刻蝕工藝將圖形轉移到氧化膜上。
● 離子注入,將做好掩膜的碳化硅晶圓放入離子注入機,注入鋁(Al)離子以形成p型摻雜區,并退火以激活注入的鋁離子。移除氧化膜,在p型摻雜區的特定區域注入氮(N)離子以形成漏極和源極的n型導電區,退火以激活注入的氮離子。
● 制作柵極。在源極與漏極之間區域,采用高溫氧化工藝制作柵極氧化層,并沉積柵電極層,形成柵極(Gate)控制結構。
● 制作鈍化層。沉積一層絕緣特性良好的鈍化層,防止電極間擊穿。
● 制作漏極和源極。在鈍化層上開孔,并濺射金屬形成漏極和源極。
雖然工藝層面與硅基差別不大,但由于碳化硅材料的特性,離子注入和退火均需在高溫環境下進行(最高1600℃),高溫會影響材料本身的晶格結構,難度上升的同時也會影響良率。此外,對于MOSFET部件而言,柵氧的質量直接影響溝道的遷移率和柵極可靠性,由于碳化硅材料中同時存在有硅和碳兩種原子,因此需要特殊的柵介質生長方法。(還有一點便是碳化硅片是透明的,光刻階段位置對準也難于硅基)
晶圓制造完成后,將單個芯片切割成裸芯片后,即可根據用途進行封裝,分立器件常見的工藝為TO封裝。車載領域由于功率和散熱要求高,并且有時需要直接搭建橋式電路(半橋或者全橋,或直接和二極管一同封裝),因此常直接封裝成模塊或者系統。根據單個模塊封裝的芯片數量,常見的形式有1in1(博格華納)、6in1(英飛凌)等,部分企業采用單管并聯的方案。
和硅基不同,碳化硅模塊工作溫度較高,大約在200℃左右。傳統的軟釬焊料溫度熔點溫度較低,無法滿足溫度要求。所以碳化硅模塊常采用低溫銀燒結焊接工藝。模塊制作完成后便可應用至零部件系統中。
應用方向
車載領域,功率器件主要用在DCDC、OBC、電機逆變器、電動空調逆變器、無線充電等需要AC/DC快速轉換的部件中(DCDC中主要充當快速開關)。
相比硅基材料,碳化硅材料擁有更高的臨界雪崩擊穿場強(3×106V/cm)、更好的導熱性能(49W/mK)和更寬的禁帶(3.26eV)。禁帶越寬,漏電流也就越小,效率也越高。導熱性能越好,則電流密度就越高。臨界雪崩擊穿場越強,則可以提升器件的耐壓性能。
因此在車載高壓領域,由碳化硅材料制備的MOSFET和SBD來替代現有的硅基IGBT和FRD的組合能有效提升功率和效率,尤其是在高頻應用場景中降低開關損耗。目前最有可能在電機逆變器中實現大規模應用,其次為OBC和DCDC。
在800V電壓平臺中,高頻的優勢使得企業更傾向選擇碳化硅MOSFET方案。因此目前800V電控大部分規劃碳化硅MOSFET。
平臺級別的規劃有現代E-GMP、通用奧特能(Ultium)-皮卡領域、保時捷PPE、路特斯EPA,除保時捷PPE平臺車型未明確搭載碳化硅MOSFET外(首款車型為硅基IGBT),其他車企平臺均采用碳化硅MOSFET方案。
800V車型規劃的話就更多了,長城沙龍品牌機甲龍、北汽極狐SHI版、理想汽車S01和W01、小鵬G9、寶馬NK1、長安阿維塔E11均表示將搭載800V平臺,此外比亞迪、嵐圖、廣汽埃安、奔馳、零跑、一汽紅旗、大眾等也表示800V技術在研。
從Tier1供應商800V訂單獲取的情況來看,博格華納、緯湃科技、ZF、聯合電子、匯川均宣布獲得800V電驅動訂單。
而在400V電壓平臺中,碳化硅MOSFET則主要處于高功率以及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考量。如現在已經量產的特斯拉Model3Y后電機,比亞迪漢后電機峰值功率200Kw左右(特斯拉202Kw、194Kw、220Kw,比亞迪180Kw),蔚來從ET7開始以及后續上市的ET5也將采用碳化硅MOSFET產品,峰值功率為240Kw(ET5為210Kw)。此外,從高效率角度來考慮部分企業也在探索輔驅用碳化硅MOSFET產品的可行性。
除電控產品外,部分企業在OBC和DCDC產品中也逐步采用碳化硅MOSFET產品,如欣銳科技已經在小三電(OBC產品)中采用該方案。
綜合來看,僅電控產品來看碳化硅MOSFET在800V平臺的應用確定性要強于400V平臺,而對于小三電產品中,當下最大的制約因素為材料成本,短期替代性不強。
以上就是諾一精密陶瓷關于“碳化硅陶瓷在車載領域的應用方向及制造工藝流程”的分享,部分內容來自網絡,旨在分享,僅供參考。
【工業陶瓷件加工定制廠家】認準諾一精密陶瓷,可提供氧化鋁陶瓷、碳化硅陶瓷、氮化鋁陶瓷、氧化鋯陶瓷、氮化硅陶瓷、陶瓷計量泵、陶瓷柱塞泵、陶瓷吸盤、陶瓷結構件、工業陶瓷件、半導體陶瓷備件、半導體陶瓷材料等精密陶瓷研發生產加工定制,可按需加工各類精密陶瓷板,棒,閥,管,環,塊,片,針,軸,螺桿,噴嘴,托盤,吸盤,柱塞,微孔陶瓷等不同形狀、工藝的精密陶瓷制品,歡迎您的咨詢。